CT球管:CT设备中的“高值耗材” 潜在市场空间广阔我国CT球管行业起步较晚,独立的第三方制造商成立时间普遍较短,包括瑞能医疗、麦默真空、昆山医源、电科睿视等,多数厂商已有获批的球管产品且可适用于国内外主流CT设备厂商的部分机型,但在大热容量球管方面和进口厂商尚有差距。从产能来看,国产厂商大多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产能持续扩充中。整机厂商中,联影医疗(688271)自主研发的UHCT 0550球管于2018年获得NMPA批准,适用于其自有部分机型,并于2020年随多款CT整机产品一起获得NMPA批准。
内窥镜产业链:核心零部件壁垒高 光学和图像技术是关键
硬镜系统:主要由内窥镜镜体、光源、摄像系统以及配套的显示器、台车等构成,其中内窥镜镜体、光源和摄像系统为整机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各模块均具有复杂的生产工艺,技术壁垒较高。荧光内窥镜镜体在制造和镀膜上的技术壁垒更高,需要的光学透镜数量更多,对透镜单面反射率的要求更加严格。摄像系统主要由摄像适配器、蛇形手柄、CMOS、ISP(图像信号处理芯片)等构成,其中摄像适配器是摄像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
四大医疗器械细分产业现状及趋势:
1、DR产业链:中低端领域基本实现国产 高端部件正逐步突破
高压发生器、平板探测器、X射线管为DR核心组件:DR是在X射线探测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数模转换后直接进入计算机形成数字化矩阵图像的过程,因此X射线发射、探测和信号转换为关键环节。
2、MR:超导磁体是关键 国内仅联影实现3.0T及以上超导磁体的自研自产
磁共振成像(MR)电子学门槛高,技术体系精密复杂,设备场强越高,研发难